3月19日,学院召开2025年教育教学工作会议。学院党委书记赵恒心,党委副书记、院长田彦,党委副书记孙旭东,副院长庞渤、王硕、张策,院长助理刘小龙出席会议。
赵恒心在会上讲话。他就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、做好迎评促建工作提出要求。一是要以深入学习贯彻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》为抓手,夯实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根基。全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、人民属性、战略属性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坚持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,全面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,加快建设高质量高等艺术教育体系,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,努力做好新时代高等艺术教育崭新答卷。二是要对标对表全国、全省教育工作会议部署要求,以务实举措推动学院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。弘扬鲁艺精神,实施“课程思政全覆盖工程”和“课程思政精品工程”,完善全国艺术院校“大思政课”建设联盟和辽宁红色“六地”音乐文化馆校联盟机制,持续打造“舞台上的思政课堂”“红色文艺轻骑兵”“红色经典作品讲演会”“筑巢引凤回沈音”品牌,着力构建具有沈音特色的“大思政”工作新格局。纵深推进教育教学综合改革,加强一流专业、一流课程、一流师资建设,提高办学治校整体水平。三是要压紧压实责任,主动担当作为,为学院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。全院上下树立“一盘棋”思想,着力构建全员积极参与,立体化、全方位的教育教学工作责任体系。扎实推进教育教学各项改革,切实把党中央确定的教育强国目标、省委谋定的教育强省任务,落到行动和实效上,努力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艺术人才,为教育强国、教育强省建设贡献力量。
田彦对学院2025年教育教学工作进行部署。他强调,将“以铸魂育人为根本,以专业建设为根基,以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牵引,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”作为2025年以及未来一段时间的教育教学工作总体思路,积极构建“四维一体、三全协同”的本科教育教学新格局。田彦对“1+2+3”战略框架做了详细解读。“1”就是一个统领,即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,形成以思政课程为核心、以通识课程为支撑、以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为辐射的课程思政体系。“2”就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两大抓手,即以“鲁艺新星”拔尖人才培养和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抓手。创新卓越人才培养体系,构建人才培养金字塔模式;抓好拔尖人才培养、优秀人才、一般人才的分类培养;强化责任落实,高质量完成迎评准备工作。“3”就是在教育教学领域全面开展三项工程,即课程思政育人工程、专业优化工程、质量保障工程。实施“课程思政全覆盖工程”和“课程思政精品工程”,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学全过程。加大专业建设力度,完善本科专业动态管理机制,及时做好专业调停转增,增强专业竞争力;做好新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、教育教学成果培育、“铸魂+赋能+强基”教学能力提升等工作。持续加强教学督导与质量保障,狠抓教风学风建设,全面整顿课堂教学纪律问题;强化毕业论文过程管理与质量管理,加快解决教育信息化和场地建设滞后问题。
会上,教师代表汇报交流了会前分组研讨情况。作曲系主任韩焱提出,我院作为一所拥有红色血脉的高等专业艺术院校,在培养专业人才的同时,更要注重挖掘教学资源、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,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。音乐学系主任董蓉提出,既要围绕“做什么”来审思鲁艺精神、传承红色基因,还要围绕“怎么做”来凸显专业特色、赓续红色基因,创建“教研结合”的课程思政建设新模式。钢琴系主任冯子祥表示,要以此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,深入思考人才培养方案修订重点,包括实践教学学分比重、公共课程与通识课程占比、特色课程设置等问题。舞蹈学院党委书记祝嘉怡提出,要加深对鲁艺精神内涵的认知,通过作品创编、红色研学、主题比赛等活动,在实践中感悟鲁艺精神,设计并打造“鲁艺精神”思政育人IP。戏剧影视学院副院长朱晏锋提出,要通过人才引进、教师培训、学术交流等渠道,着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。建议成立“新鲁艺戏剧公社”,由教师指导学生编排表演原创作品。教师代表李晓军表示,要对标本科人才培养目标,建设“附中-本科”课程衔接过渡体系。强化实践育人,通过学科优秀学生音乐会、学院优秀学生音乐会等形式,提升学生专业能力,践行“音乐为社会服务”艺术使命。全体处级领导干部参加会议。会议由庞渤主持。